我国绿化苗木生产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
由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的发展,以及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等刺激因素作用,近些年来绿化苗木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据《中国花卉园艺》2005年第17期公布的中国花协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底,全国苗木花卉的种植面积达954万亩,比2003年增长了47.8%,其中观赏苗木是促成面积猛增的“主力军”,一年内增长达185万亩,增幅高达52.7%,已达占各类苗木花卉面积总和55%的大半壁江山。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全国苗圃年平均经济效益为7.5万元/公顷(约合5000元/亩)。
据林业局统计:1998~2001年全国林业苗木育苗面积平均每年以24.32%高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33.74万hm2,苗圃存苗量376.98亿株,当年可出圃苗木250.93亿株。近些年来苗木花卉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甚至是以几何基数增长的。新建的苗圃集中在以下三类地区:大、中城市周边;苗木之乡附近;启动“林业六大工程”带动的西部省区。从1998年到2003年,短短六年的时间,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由3.6万公顷增加到23.3万公顷,增长了5.5倍。
由于近几年育苗面积迅速扩张,苗木数量大幅度提高,大大超出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加上宏观调控后,政策侧重于粮食生产,退耕还林面积大大减少,对造林苗木需求量降低,导致苗木供大于求,其中常规树种和小苗过剩现象尤其严重。例如上海在迄今为止的55年中,建成区内绿地中所有苗木的总和共计1840余万株,而现有在圃苗木共有两亿七千万株,其中仅香樟苗木的总量就已经超过了6000万株。据统计,2004年全国苗木积压超过160亿株,其中以杨树、油松、侧柏、沙棘、樟子松、杉木、山桃、刺槐等品种为多。不仅造林用苗结构性过剩,园林绿化用苗也不例外。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出现的绿化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使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更多信息请咨询联系:http://www.jlmmmjd.com/